电子游戏pg:
绿色低碳发展目前慢慢的变成了全球战略竞争制高点。与以铁矿石为原料的高炉-转炉长流程相比,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短流程可明显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合理高效地回收利用废钢资源,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是助力中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为此,《世界金属导报》联合达涅利冶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推出“废钢利用与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专题,一同探讨我国废钢资源供给与需求、电炉短流程钢厂时空布局、废钢助力短电炉流程发展路径、政策建议等线
四川冶控集团积极做出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搬迁政策,推动下属公司从城市中心区域向合规工业园区集中,通过产能置换,该集团累计投入超过300亿元,淘汰落后小电炉,建成14座国际先进的电弧炉及配套连铸连轧生产线万吨,彻底改变了四川短流程钢铁“小散乱弱”的产业格局,使四川短流程电炉炼钢产能占比提高到40%左右,为后续的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指导下,冶控集团创新采用“以产能为基础、资本为纽带”的重组模式,将泸州鑫阳钒钛钢铁、成都冶金实验厂、成都市长峰钢铁等9家民营短流程钢企整合为统一的集团公司。各成员企业以合规产能占比作为股权结构依据,通过产能作价、资产入股、现金补差等方式完成组建,形成“母子公司”管理体制。这种创新模式既尊重了各企业的历史贡献,又实现了统一战略、协同运营,完全解决了四川短流程钢铁行业分散发展的问题。
冶控集团将环保视为企业生命线,通过“技术攻坚+循环闭环+标准引领”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集团累计投入超40亿元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覆盖全流程264个项目、1194个点位,实现从原料入场到产品出厂全流程管控。改造后,颗粒物排放全面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降至5毫克/立方米以下;二噁英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0.2纳克/立方米以下;实现污水零排放,吨钢新水补充仅0.7立方米,排放指标行业领先。目前,集团已有6家生产基地获评“国家绿色工厂”,4家基地发布环境产品声明(EPD),1家成为四川省唯一的重污染天气环保绩效A级企业。
冶控集团以“数据驱动、智能协同”重构生产范式,形成“1+9+N”智慧钢铁生态体系:建立集团级产业互联网管控中枢与9大基地智能工厂深度联动的体系,打通9大基地、37个生产子系统数据壁垒,实现“纵向五级集成(订单-生产-物流-服务-决策)、横向三类协同(供应链、能源、设备)”。应用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实现生产计划智能排产、全流程质量一贯制数字化管控、关键设备状态在线监控与预测性维护。废钢智能判级系统深层次地融合物联网、机器视觉、AI深度学习,实现端到端废钢智能管理,判级精度提升30%,采购效率明显提高。建设集团级数据中台与领导驾驶舱,实现经营、生产、设备、能源、环保等数据的全面采集、分析与可视化,支撑智能化决策。
冶控集团通过建立统一的“冶控”品牌标识,彻底改变了过去各企业品牌分散、内部竞争的局面。统一的品牌战略、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标准,实现了最大化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2024年,集团钢材产量达96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34亿元,位列2025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第228位,中国制造业非公有制企业500强第164位。“冶控”品牌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川藏铁路、向家坝水电站、成都地铁等国家和省级重大工程项目。
依托每年1500万吨的废钢采购需求,集团构建了集约化采购平台,建立统一的废钢分类标准和智能判级系统,以“螺废差”为风向标,促进废钢定价理性化,保障原料稳定供应。通过在川渝地区布局50余家废弃钢铁回收加工公司,带动5000多家个体户融入循环产业链,形成了高效的“基地+市场+智慧物流”跨区域协同网络,明显提升了供应链稳定性。
建立严格统一的品质衡量准则和数字化管控体系,通过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实时监控各基地生产数据,确保所有生产基地产品的质量如一。引入精益生产理念,优化生产流程,能耗物耗明显降低,实现了高质量与高效率的有机统一。
通过整合各企业销售经营渠道和客户资源,冶控集团形成了统一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建立“订单、库存、生产”联动机制,依托数智化平台,实施“就近发货”,精准响应市场需求。同时,依托四川钒资源优势,加强钒微合金化技术创新,生产含钒高强度抗震钢筋等特色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集团整合物流资源,打造智能仓储和无人计量系统,构建“3小时供应链生态圈”,为客户提供高效无缝的一站式服务。通过统一规划运输路线和物流节点,降低物流成本20-30元/吨,实现了资源高效配置和价值共享。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全程可视化监控,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冶控集团创新“链主企业+中小微集群”模式,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全产业链吸纳就业1.2万人,2024年纳税18.5亿元,成为地方经济重要支柱。集团常态化开展“新春慰问、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公益活动,近三年累计捐款捐物价值3000余万元,实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区域共富的良性互动。
打造“城市矿山-绿色冶炼-高端制造”产业链,废钢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投资建设电炉除尘灰资源化利用、钢渣余热自解等项目,实现固废安全无害化与高效循环利用。循环经济年效益贡献集团总效益的20%以上,相比传统长流程工艺,吨钢碳排放降低70%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1500多万吨,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约600万吨,种植约150万公顷森林。
四川省将电炉短流程炼钢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出台《电炉短流程炼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引领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短流程炼钢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5月,四川省在全国电炉短流程炼钢推进大会上明确说“四川省将深入开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引领示范工程,不断探索总结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实践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川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清洁能源占比超86%)为电炉炼钢提供低价绿电保障。同时,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废钢集散中心,年废钢资源量超3500万吨,加上四川独特的钒钛资源优势,为冶控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要素保障。
通过“五个统一”战略的实施,冶控集团实现了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在经济效益方面,该集团成功实现从普通建筑钢材向高品质含钒钢材、特种钢材的转型升级,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环境效益方面,集团打造的全生命周期生态制造体系,实现了废水、废气、固废的全面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成为行业绿色发展标杆,为中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成功范例。
展望未来,冶控集团将继续深化绿色转型,加速推进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力争2025年所有生产基地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同时力争环保绩效达到A级。在技术创新方面,该集团将重点开展电弧炉配加直接还原铁工艺研究,为拓宽电炉原料结构和产品转型升级做准备。同时,通过逐步加强产业链整合和国际化布局,推动绿色低碳钢材“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四川冶控集团通过创新实施“五个统一”战略,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短流程钢铁高水平发展之路。其以产能入股的重组模式、全流程的绿色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转型以及系统性的产业生态重塑,不仅为公司能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更为中国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随着全球低碳转型进程的加速,冶控集团的发展模式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钢铁行业向更加绿色、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